姓名 | 洪佳旭 | |
职称 | 主任医师、研究员 | |
导师资格 | 博士生导师 | |
学科专业 | 生物医学工程 | |
联系方式 | E-mail☢️:Jiaxu.hong@fdeent.org | |
一、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科医院干眼中心主任、医工交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合成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21年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全国干眼康复学组副组长、全国智能眼科学组副组长。 主要从事眼表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曾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作为负责人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6项软件著作权𓀛,在Nature Biotechnol,、Nature Biomed Engin、Nature Commu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代表性成果基于类病毒载体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被Cell等引用🧑🎄✋🏽。该成果也被评为2021年中国眼科学十大诊疗进展之一。 | ||
二、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2001/09-2008/06𓀙,复旦大学🤦🏻♂️,临床医意昂4,本硕连读 2008/09-2011/06,复旦大学,眼科学系,博士 2011/09-2013/06,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意昂4,硕士 工作经历🌦: 2011/07-2013/07,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规培医师 2013/07-2014/07,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医师 2014/07-2017/1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治医师 2015/01-2016/12,哈佛大学眼科学系🎰,博士后 2017/12-2022-1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2020/12-至今,复旦大学,副教授 202/01-至今🔃,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2022/05-至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研究员 2022/12-至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 | ||
三、主要科研工作与成绩 近年来⛹🏽♂️,申请人已主持4项国家自然基金,并获得4项人才荣誉称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晨光学者)。申请人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论文,其中以通讯/第一作者标志性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IF 68.164)、Adv Mater(IF 32.086)、Nano Today(IF 18.962)、Nat Commun(IF 17.694)🍈、Bioactive Materials(IF 16.874)、Small Methods(封面文章🏋🏿♀️,IF 15.367)、Small(IF 15.153)🙆♂️、Biomaterials(IF 15.304)🥍、Cell Discovery(IF 38.079)等重要生物医学综合性杂志及Ophthalmology(IF 14.277)✋🏻、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IF 4.925)等眼科顶尖杂志,研究成果被Cell(IF 66.85)、Nat Rev Microbiol(IF 78.297)、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IF 29.234)、Advanced Materials(IF 32.086)等他引逾2474次🟦。 申请人主要学术贡献如下: (1)开发靶向HSV-1原创性CRISPR/Cas9瞬时基因编辑递送工具,并推进到临床研究🥂:申请人团队开发了靶向HSV-1病毒基因组的HELP瞬时基因编辑技术,克服了此前AAV递送携带能力过小的问题,以及长时间表达Cas9带来的安全风险,证实HELP可有效抑制HSV-1病毒复制并成功治愈了HSK小鼠模型,突破了现有的阿昔洛韦等传统药物的局限,可以直接清除体内潜伏的病毒,防止了病毒复发🏋🏽。该成果以Article形式发表在2021年5月份Nature Biotechnology(IF 68.164,通讯)👕。论文发表后,MIT与哈佛双聘教授、国际权威基因编辑研究专家David Liu在Cell撰写综述💸,充分肯定我们VLP技术为治疗眼部疾病提供了重要递送工具;该研究成果同时入选2021年中国眼科学十大诊疗技术进展💁♀️。 (2)开发新型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角膜病生物治疗:为构建递送效率更高的药物递送载体💂🏼♀️,申请人团队利用聚葡萄籽多酚纳米材料、全小分子水凝胶等用于递送抗氧化、抗生素等药物,并在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证明系列材料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在体外构建的小鼠干动物模型中证实材料的有效性及应用前景🥼。该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权威材料学杂志Small(IF 15.153😙,通讯)、Biomaterials(IF 15.304🖐,通讯)及Bioactive Materials(IF 16.874),并受邀在Acta Biomater(IF 10.633,通讯)撰写关于眼科新型纳米药物在眼病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美国宾州大学Pavan教授(2017年美国Top医生入选者)积极评价了我们的新型抗氧化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Advanced Therapeutics. 2021 Jun;4(6):2100036.)。 (3)开发更强稳定性的新一代工程化抗体技术平台,有效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申请人开发了具有新一代人工合成抗体药物平台👮🏼♂️,改造后的工程化抗体的热稳定性🙏🏿、长期稳定性以及亲和力都显著增强,并在小鼠角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证实工程化改造抗体有效减少上述两种动物模型新生血管的面积和体积,并且效果显著高于商用VEGF抗体。研究成果被选为2022年2月的封面文章,发表在Small Methods期刊(IF 15.367👩🏻🚒,通讯)🍩。 | ||
四👋、主要社会学术团体兼职
| ||
五、主要研究方向 眼表疾病生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