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主要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赞助。大赛以“AI赋能👩🏻🎓、智领世界”为理念🤹🏿,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大赛秘书处设于浙江大学🏙,2024年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
现将赛事主要内容进行通知,具体实施办法与相关事宜详见竞赛官网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8a5696cbf370169a3f8101510bd
一、大赛主题及参赛作品
本届大赛主题为:AI赋能,智领世界
大赛秉承“创新赋能”原则🥵,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探索🧗🏻♂️,设计有明确场景驱动的创新方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智慧教育、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农林、社会治理、教育养老🕖、环境保护🐅、司法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赛题详情见🧑🏻🦽➡️🛀🏼:
大赛采用开放赛命题、地方赛题、企业赛题组成🐥,参赛队伍可自主选择赛题类型🦣。开放赛题分为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意两个类别,题目自拟。技术创新类强调软硬件结合,重点考察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展示;应用创意类强调重大领域场景,重点考察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落地的潜在价值。
企业赛题共7个,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实际需求出发拟定的与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题目。地方赛题共1个,为哈尔滨从实际需求出发拟定的与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题目↖️。
每支参赛队伍可根据兴趣及技术能力任选一个类别参赛,同一参赛队员只允许报名参加一个类别🖕🏻。参赛作品应当遵循相关设计要求、开发指南与规范🍋。参赛者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由选择应用场景并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展示其应用潜力的参赛作品🙅🏻♂️。
二🏃🏻♀️➡️👨🏻🎓、参赛对象及方式
1、参赛对象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研究生🎍、已获得读研资格的本科生均拥有参赛资格。参赛选手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审核报名参赛资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单位具有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抽查的权利。
2🧑🧒🧒、参赛方式
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每队最多不超过4人🅰️,其中在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队长必须为在读研究生,且队员分工明确🛋。允许跨校🐐、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参赛团队和选手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团队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以申报顺序排序⌨️,其中排序第一位教师为主指导教师。
3、作品提交要求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参赛队伍须按照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校、意昂4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团队信息以初赛报名信息为准🦸🏻♀️。
1)初赛
参赛者须根据赛题作品规范提交参赛作品简介(无模板,300字以内)🙆🏽、项目文档(基于标准模板完成项目内容的详细阐述)、项目视频(充分展示团队成果)🏞、其他可选辅佐材料(技术可行性🗺、产品尽职调查报告等项目相关内容)。本次大赛鼓励原创性工作,希望作品的核心创意和主要开发过程须在大赛期间独立完成。
2)决赛
参赛者须通过汇报和展示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作品开发流程、技术概要、创新要点和潜在应用价值🧑🏼🤝🧑🏼,具体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
4、赛程安排
1)大赛报名时间
时间💁🏼♀️:2024年5月8日-7月31日
内容:参赛团队须于该时间段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并接受参赛资格审核。
2)作品提交时间
时间:2024年5月15日—8月7日
参赛队伍在截止日期前按照参赛要求网上提交参赛作品,承办单位负责参赛作品收集统计和联系工作等🍚。
3)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
时间:2024年8月8日—9月7日
内容:进行初赛评审,并于2023年9月上旬公布决赛名单。
4)决赛评审
时间:2024年9月24日-26日
内容: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进行现场路演及答辩评审㊗️。
5)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将设一等奖(前3名为冠军🧹、亚军💴🚶🏻♀️➡️、季军奖)💢、二等奖👶🏻、三等奖,特设华为赛题专项奖和哈尔滨赛题专项奖(各15队,可重复获奖)🚣🏼,还设有优秀组织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由大赛组委会向获奖团队或个人颁发证书和奖金👳🏻♀️。具体信息见官网。
官方大赛参赛选手QQ交流群 校内参赛选手Welink交流群
赛事组队交流💃🏼,咨询老师参赛😽,赶快扫码进群吧!